三寶院(國寶)

1115年,醍醐寺第14代住持勝覺僧正(1057-1129)興建三寶院,供住持起居之用。目前的建築是當時作為16世紀修復計劃的一環,由豐臣秀吉(1537-1598)於1598年重建而成。大半建築日後均被日本政府指定為「重要文化財」。「三寶院」的名稱取自梵文「triratna」的日文譯名「三寶」,意指佛教概念「佛、法、僧」。

三寶院由多棟建築及廣達5000平方公尺的庭園構成。以表書院為例,其桃山時代(1568-1600)的建築樣式及裝潢風格,便頗為典型。拉門上的畫作飾以金箔,與早前流行的質樸韻味迥然不同。

三寶院庭園是日本國家特別史跡,亦是特別名勝。庭園的設計獨具匠心,可透過最佳的視覺效果於室內欣賞到絕美外景。1598年,豐臣秀吉舉辦了赫赫有名的賞櫻盛會「醍醐花宴」,其後他藉此機會,親自設計並改建了三寶院。時至今日,三寶院依然是熱門的賞花景點,而庭園中的石塊、池塘、瀑布、青苔等共同刻畫出的大自然風景,充滿了日本園藝設計的傳統元素。

太閣垂枝櫻

三寶院入口的太閣垂枝櫻,是同品種櫻花的完美象徵。16世紀,豐臣秀吉(1537-1598)決意修復寺院的最大理由,據說便是癡迷於醍醐寺的櫻花之美。

1598年春天,豐成秀吉從京城周遭蒐集超過700種櫻花,舉辦賞花盛宴,同時藉此重新翻修三寶院。為感謝其對醍醐寺的卓越貢獻,如今寺院會於每年4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辦「豐太閣花見行列」。

水彩畫家奧村土牛(1889-1990)以用色鮮豔而知名。在其作品《醍醐》中,這株垂枝櫻亦有出現。該作品頗負盛名,也曾用作郵票圖案。2004年,全球首株複製櫻花樹被種植於院內垂枝櫻附近。

玄關

三寶院擁有兩處玄關,作為醍醐寺歷代住持居住的僧坊,被日本政府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由小玄關進入的小居室稱之為「竹之間」,由大玄關進入的大居室則稱「富嶽之間」。富嶽之間的隔壁是等候室,名為「日、月、海之間」。

各居室內皆飾有屏風,描繪竹、櫻、時令風景、富士山等景致。「日、月、海之間」的畫作繪於1997年,出自現代風景畫家濱田泰介(1932-)的手筆,用以紀念1998年三寶院庭園築庭400週年。醍醐寺所收藏的畫作展現出寺院多彩的歷史與權力,尤以三寶院10世紀創建以來的作品最為顯著。

葵間(重要文化財)

緊鄰三寶院的入口,依次分佈著三間接待室,而葵之間即是距離入口最近且面積最大的一間。由於離入口最近,因此地位亦最低,稱之為「下段」。其地板高度實際上也比其餘兩間稍低一些。房間名稱取自拉門上描繪的「葵祭」。葵祭與祇園祭、時代祭並列京都三大祭典。拉門畫出自於石田幽汀(1721-1786)的手筆,目前已褪色不少。畫中描繪皇室使節與護衛從下鴨神社經上賀茂神社朝北而行,氣氛莊嚴卻不失蓬勃生氣。

    

葵間

「秋草之間」與「敕使之間」(重要文化財)

離三寶院玄關最近的三個接待室之中,「秋草之間」和「敕使之間」分屬第二、第三間居室。兩間居室的建築樣式為標準的傳統風格,地位高的房間地板亦越高,面積卻越小。

「秋草之間」是第二間居室,面積為15疊(1疊約為1.6平方公尺),得名於古時日本畫及詩歌的常見主題——「秋日七草」。

離玄關最遠的敕使之間面積最小(10疊),其地位和地板高度亦屬最高。房間的拉門畫皆是出自於長谷川等伯一派畫家的手筆。「敕使之間」的拉門畫「竹林花鳥圖」,以描寫春日風光為主題,是日本畫的傳統題材。當時為表現竹林肅穆氛圍而使用的銀色顏料雖已氧化發黑,但仍能感受其構圖之洗練,是用來恭迎敕使的絕佳之選。

秋草之間

敕使之間

唐門(國寶)

被指定為國寶的唐門,作為進入三寶院的大門,專供朝廷使者使用。唐門建於1599年,於2010年被修復。

整扇門塗以黑漆,並飾有4枚貼金箔的蒔繪(漆工技法之一,在還未乾燥的漆表面撒上金、銀粉)風格紋章,即皇室專用的16瓣菊花紋和桐花紋各2枚。

桐花紋原本是皇室紋章,日後因豐臣秀吉(1537-1598)而成為豐臣家專用的家紋。

表書院

以表書院著稱的三寶院,其主要客室由3個房間構成:下層房間可用作舞台;中層及上層房間高出一階,便於觀眾更易欣賞到舞台上的演出。舞台曾上演由14世紀發展而來的日本古典歌舞劇「能劇」,同時還時常在其間穿插喜劇「狂言」。

上層的拉門繪有四季變幻的柳樹,這是日本畫的常見主題。中層房間的拉門則繪有山巒景致。兩個房間的拉門畫作者皆不詳,據信應是出自擅長大自然寫實描寫的長谷川等伯(1539-1610)派門下畫家手筆。下層房間的孔雀畫,則是由知名動植物畫家石田幽汀(1721-1786)創作。

        

表書院的3個房間皆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寶。

表書院、隔扇門繪畫(重點保護文物)

上段間的隔扇門繪畫以四季之柳為主題,中段間的隔扇繪畫描繪了山野風景。上段間、中段間被認為是長谷川等伯(人名)畫派的作品。下段間的隔扇繪畫是石田幽汀的作品,畫的是孔雀和蘇鐵。

龜島與鶴島

鶴與龜在東亞地區是長壽的吉祥象徵,三寶院池中的二島便以這兩種動物命名。龜島形似烏龜,右側的大石宛若頭部,另一側的石頭則若尾巴。其中有一株據信樹齡超過500年的五葉松,其形狀有如龜甲一般。龜島呈現穩重靜謐的氛圍,相較之下,鶴島則充滿動感。松樹根周遭鋪有平坦石塊,可比作展翅欲飛的雙翼,而優雅的石橋就如同仙鶴伸長的脖頸。動靜皆宜的庭園活力十足,不禁喚起觀者的悲喜之情。豐臣秀吉在援建庭園的同時,亦參與了庭院的設計工作,當他在賞花盛宴不久後的1598年離世之時,或許心中也漾起了相同的情緒。他生前僱用了多達300人造庭,甚至彼時最知名的園藝師賢庭亦參與其中,不過還是歷經27年方才竣工。賢庭技術超群,日後甚至被後陽成天皇稱頌為「天下第一」。

龜島

鶴島

賀茂三石

枯山水庭園中有三石,人稱「賀茂三石」。三塊石頭的配置是知名園藝師——賢庭的傑作,演繹京都賀茂川流水的三種樣態。左側石頭為湍急水勢,中間石頭為水流停滯,右側石頭則呈現激流飛濺之景。

藤戶石

藤戶是知名的12世紀戰場,藤戶石被傳為當時戰爭的象徵而保留於世。作為具有勝利之意的藤戶石,在當時的大名(日本封建時代的領主)中廣為人知,最終落入豐臣秀吉(1537–1598)之手。其起初被安放於京都聚樂第的庭園。秀吉於1598年醍醐寺舉辦的賞花活動結束後,命人將藤戶石移放至三寶院中在建的庭園。日後藤戶石便成為庭園中的「主石」。

細觀庭園佈局,藤戶石也可用佛教觀點另作解釋。藤戶石夾在兩塊較小的石頭之間,三塊石頭合稱西方三聖。西方三聖由阿彌陀佛及其他兩位菩薩組成,三者從天而降,展現出迎接信眾進入極樂淨土之姿。

豐國大明神

祭祀豐臣秀吉的神社。豐臣秀吉不僅修整了三寶院殿社和庭院,而且修復了五重塔、重建了金堂,竭盡全力修復了整個醍醐寺。為了報答豐臣秀吉的恩惠,將他尊為豐國大明神加以供奉。

枕流亭

位於庭院東南的建築物就是茶室“枕流亭”。一般茶室的出入口為“跪行口”,而枕流亭則為“貴人口”,不必彎腰即可出入。內部分為三個房間,從南向北依次為上段間、中段間和水屋間。柱子使用的是棕櫚木及栗子木等珍稀木材。

三段小瀑布

位於三寶院庭園東南角的小瀑布。這個為了添加深山之趣而建造的假山瀑布,現在是三寶院庭園內亮麗的景點。

純淨觀(重要文化財)

純淨觀是三寶院內的建築,原是1598年豐臣秀吉(1537-1598)為舉辦賞花盛典而於山腰所建,日後才被遷築至三寶院。

純淨觀的拉門繪有櫻花及紅葉,出自現代風景畫家濱田泰介(1932- )的手筆,創作於1989年。

本堂(重要文化財)

本堂亦稱彌勒堂,堂內本尊彌勒菩薩像表情極為逼真,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是日本歷史上最知名的佛像製作師之一——快慶(12世紀後半-13世紀初)1192年的作品。快慶的雕刻作品外型優雅、比例精緻,是鎌倉時代日本佛教美術中注重寫實風格的代表。雕像高112公分,整體鑲滿金箔,為快慶的典型之作。彌勒菩薩像的左側立有1665年創作的聖寶像,右側則是1667年創作的空海像。

本堂後方是護摩堂,專用於舉辦焚燒護摩儀式。焚燒護摩源自古印度,真言宗與修驗道皆保留此一傳統。信眾相信透過儀式,可燒除凡塵俗慾,根絕人生痛苦之源。

苔庭

正殿旁邊的只由青苔與白砂構成的品酒庭院。用青苔與白砂表現酒葫蘆,酒杯和酒。

奧宸殿(重要文化財)

奧宸殿建於江戶時代(1603-1867)初期。建築中設有專供地位高貴之人的就坐之處「二疊台」,以及隨扈等待之處「武者隱」。

代表著奧宸殿主要特徵的棚架——「醍醐棚」,棚架間錯落有致,彰顯出桃山時代(1568-1600)「書院造」住宅樣式的重要元素。醍醐棚與修學院離宮的「霞棚」、桂離宮的「桂棚」合稱「天下三大名棚」。

松月亭

在奧宸殿東北角上的是茶室——松月亭。它被認為是在江戶末期建造的四張半榻榻米大的面積和東面的圓窗是它的特徵。南側有竹廊與小門,上面是用細板與蘆葦做的山形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