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平成六年(1994年)12月被重新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醍醐寺,是一座世代相传的“木文化”与“纸文化”的宝库。自创建以来,醍醐寺在僧侣、天皇、贵族、武士、民众等众多人的祈祷中孕育着其独自的历史,同时也传承着文化。现在,除了供奉在建筑物及诸殿堂内的神像之外,其余的文物被收集在总面积为一千一百坪的“灵宝馆”内。这些文物是醍醐寺的寺宝,其中包括75522件国宝,425件重点保护文物,其他未被指定的佛像、绘画等文物约有30万件(其中古文书约10万件)。这些来自古代及中世纪的珍贵文物被静静地陈列在“灵宝馆”,在每年春秋两季“灵宝馆特别展”时其中的一部分会被公开。
自创建以来,这些数量庞大的寺宝在重视法流血脉传承的历代住持和无数僧侣们的不断的努力下,在各界人士的祝福中,一直被尊重和守护着。
特别是在明治维新期间的被称之为“废佛毁释”的浩劫中,以京都和奈良为中心的很多的寺院,为了寻求财源而不得不将佛像和法器转让。在那个文化遗产大量流向海外的时期,醍醐寺也面临了艰巨的考验。值得庆幸的是,醍醐寺的两支派系——三宝院法流和作为当山派修验的惠印法流采取了一致的立场,认为应该完整地继承和保护寺院的一切的宝物,连一张纸都不能流失。于是,醍醐寺的文物躲过了这场劫难。
从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起,醍醐寺开始致力于编制调查目录。其成果作为学术资料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年年获得很高的评价。这份调查目录是今天的“醍醐寺文物研究所”成立的基础,也是文物管理的基础。不仅如此,工作人员现在将这些继承下来的古文书、佛像、美术工艺、建筑物等全部的文物进行数据库化,建立了“醍醐寺文物综合管理系统”,以便能够更好地管理。今后,本网站将对这些寺宝做出逐一的介绍。